
图片
提起中唐诗人,有人沉醉韦应物的清淡,有人叹服柳宗元的孤峭,却鲜少有人记起戎昱的沉郁。他的诗,没有精巧典故,却句句贴紧人间;没有刻意悲戚,却字字藏着山河痛。这 5 首被忽略的佳作,藏着他的忧思、清醒与赤诚,历经千年,依旧能触碰每个现代人心中的 “故乡与山河”,原来好诗从不怕时光埋没。
1. 《咏史》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赏析:此诗以史为刃,开篇直指 “和亲为计拙” 的核心观点,打破 “和亲安邦” 的传统认知。“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一句,将批判的锋芒对准朝廷的无能 —— 本该由君主与臣子扛起的家国安危,却推给弱女子承担。看似是对 “和亲政策” 的否定,实则是对中唐藩镇割据、朝廷软弱的痛斥。诗人以直白语言写深沉愤懑,不避锋芒,将对家国的赤诚与对时局的失望熔铸于诗句,字字千斤,叩击人心。
2.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赏析:全诗以 “浅语写深情”,开篇铺陈 “春风湖上亭” 的明媚景致,柳条、藤蔓、黄莺,皆是日常所见的温柔意象。“系离情” 三字,将草木拟人化,仿佛自然万物都不舍诗人离去;黄莺 “欲别频啼”,更把离别时的不舍写得鲜活动人。看似是一首简单的惜别小诗,实则藏着诗人乱世中 “身如飘萍” 的无奈 —— 连一处栖居的湖上亭都难以久留,所谓 “移家”,不过是避乱漂泊的体面说法。温柔字句里,是颠沛人生的淡淡酸楚。
图片
3. 《塞下曲・其六》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赏析:此诗以边塞实景写边将之悲,开篇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勾勒出塞北的肃杀与军情的紧迫,白草、胡马、戍楼月,皆是边塞的典型意象。“铁衣霜露重” 写边将的艰辛,“战马岁年深” 藏着久戍不归的疲惫。看似是对边塞生活的客观描摹,实则是对中唐 “边战不休” 的控诉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一句道尽边塞战乱的绵延无尽,边将的个人苦楚,不过是山河破碎的缩影,满含对百姓流离、家国不宁的悲悯。
4. 《桂州腊夜》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赏析:全诗以 “腊夜” 为镜,照见游子的孤苦。“坐到三更尽” 写夜的漫长,“归仍万里赊” 点出归期的渺茫;“雪声傍竹”“寒梦离家”,将寒夜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雪声、孤灯,皆是愁绪的载体。看似是个人的思乡之苦,实则是中唐乱世中 “宦游者” 的集体写照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诗人随将领漂泊桂州,所谓 “仕途”,不过是天涯奔波的无奈。字字写个人,句句映时代,道尽乱世文人的身不由己。
图片
5. 《长安秋夕》
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闭门寂无喧,满院生秋草。
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
赏析:诗人以 “秋夕” 写愁,开篇 “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用 “更漏”“秋草” 渲染出长安秋夜的清冷与孤寂,闭门无喧,满院秋草,皆是失意的写照。“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将对故乡的思念藏于梦境,而 “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 一句,是全诗的核心 —— 看似是羡慕 “在家贫亦好” 的平淡,实则是对长安仕途失意的清醒放弃。中唐官场浑浊,诗人以 “归乡” 的念想,包裹怀才不遇的愤懑,将 “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回不去肉身” 的困境写得真切,道尽现代人亦能共情的 “乡愁与抉择”。
6.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赏析:此诗以 “冬至” 为锚,锚定诗人从云端跌落尘埃的人生转折。去年冬至,他尚是长安簪冠的御史(獬豸冠象征执法威严),策杖而行尽显从容;今年同日,却在辰州荒阶遥想故都霜雪 ——“霜雪寒” 既是地理温差,更是政治寒冬的隐喻。“梦随行伍” 的赤诚与 “身寄穷荒” 的现实激烈碰撞,北望南郊(代指朝廷)的怅然,最终化作江头阑干泪。这首诗突破个人悲戚,以 “报国难” 三字道尽中唐文人的集体困境:不是不愿效忠,而是乱世容不下清白的抱负。清代方东树评此诗 “深得杜子美沉郁顿挫之骨”,诚非虚言。
图片
7. 《霁雪》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赏析:看似一首轻快的雪后即景诗,实则藏着诗人的孤高自许。暮雪初晴,江烟尽扫,柳条轻扬,天地澄明如洗,唯有檐前残雪无人问津 —— 这残雪,正是诗人被贬后 “无人扫” 的落魄写照。但他笔锋一转:残雪映窗,反得一夜书明,暗含 “虽遭冷落,仍守孤光” 的坚韧。中唐乱世,文人多趋炎附势,戎昱却以 “无人扫” 的残雪自喻,在困顿中保持 “映书窗” 的清醒,正如他拒改姓氏时所言 “千金未必能移性”,全诗二十八字,写尽寒士风骨。
8.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赏析:羁旅夜泊,寒江竹影,乱月穿窗,诗人却在梦中跨越千里湖水,回到魂牵梦萦的洛阳。“不知” 二字最妙 —— 不是不知湖阔,而是乡愁冲破现实桎梏,让归梦比湖水更自由。中唐藩镇割据,游子归家常成奢望,戎昱此诗不写 “不得归” 的悲苦,而写 “梦能归” 的温情,以虚幻的圆满反衬现实的残酷。清代贺裳评此诗 “语淡而味终不薄”,恰因其将乱世漂泊的无奈,化作了月光下摇曳的竹影,虽轻却刻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旺源配资-旺源配资官网-配资股票网-股票查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