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070字,阅读约5分钟
曾几何时,谷歌办公室以滑梯、台球桌、午睡舱等突破传统的办公设施闻名遐迩,新奇舒适的办公环境让那些挤在格子间里的程序员们羡慕不已的同时,也成为新兴互联网公司竞相模仿的对象。而现在,谷歌的办公室设计似乎已经进化到下一个阶段。2024年2月26日,纽约州州长凯茜·霍楚尔(Kathy Hochul)为谷歌纽约新办公室剪彩,这座由1934年货运火车站改造而成的建筑正悄然重塑着未来办公的定义。谷歌斥资 21 亿美元打造的圣约翰站(St. John’s Terminal),不仅是其全球第二大办公园区的核心,更是一场关于 “工作场所本质” 的深刻实验,向世人展示了一家科技巨头对企业文化与未来办公的终极思考。
解构与重生:
为历史建筑赋予新生
圣约翰站位于纽约曼哈顿西区哈德逊河畔,是一座拥有120年历史的老建筑,占地超过130万平方英尺(约合12万平方米),因为其前身是货运火车的终点站,据说其内部可容纳227节火车车厢。建筑设计师瑞克·库克(Rick Cook, 库克福克斯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并未将这座历史建筑推倒重建,而是选择在保留其工业遗产的基础上,在原有铁路站场上加盖九层,最终形成一个12层楼高的庞然大物。即便如此,圣约翰站的高度依旧小于建筑长度,这种 “贴地建筑”(Ground-scrapper,与摩天大楼相对)的设计理念,既尊重了纽约西区的历史肌理,又为未来办公预留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展开剩余77%在建筑内部,铁轨遗迹被巧妙转化为空间标识。曾经的货运轨道如今成为谷歌 LOGO 的基座,而贯穿建筑的西休斯顿街隧道被打通,将自然光与城市景观引入办公核心。这种 “保留与创新” 的平衡,暗合了谷歌 “不作恶” 的核心价值观 ― 在商业扩张中守护城市文化基因。
模块化社区:
以团队为核心的办公空间
由詹斯勒(Gensler)建筑事务所主导的室内设计体现了对员工福祉和工作效率的重视。它们将圣约翰站内部划分为60个“社区”(Neighborhood) ,每个团队将拥有一个指定区域作为其大本营,而不是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固定办公桌。在这里,社区不仅是物理位置,更是一种组织文化的具现。这些社区并非千篇一律:它们配备了各种办公桌、会议室和公共餐桌,以满足谷歌员工日常不同类型的工作需求。每个团队都可自主决定固定工位与开放空间的比例,甚至定制化配置会议室与休闲区。这种设计理念基于谷歌的研究,即创新往往源于小团队的紧密合作。在这种办公环境中,团队被赋予了优先地位,以促进更高效的协作和创造力的激发。
然而实现可定制化并不容易,谷歌与詹斯勒建筑事务所、德特(DIRTT)公司合作开发的可拆卸墙体系统,让每个“社区”都成为动态有机体。团队可根据项目需求,将8人会议室快速转换为两个4人团队室或共享办公室。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节省了50%的空间改造时间,更隐喻着谷歌对组织敏捷性的极致追求。
合作共赢:
为合作伙伴打造共享空间
60个模块化社区也只是圣约翰站内部空间的一半,另一半则是共享办公区。纽约办公室一直以来都是谷歌的全球商业业务北美总部,因此其办公室设计也更多考虑商业团队的需求,而不是程序员或工程师的喜好。为此,办公室设计团队与谷歌销售团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了解如何打造一个有助于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共赢的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发现是,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客户能够前来与谷歌员工深度沟通交流,这对于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共同寻找创新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因此,共享办公区也就应运而生。在圣约翰站内部多个楼层都设有活动中心、咖啡厅和小型会议室,以满足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客户需求。比如位于建筑核心的“Share”餐厅不仅是社交枢纽,更是跨部门协作的催化剂,谷歌将其定位为 “城市客厅”,为谷歌员工及客户提供免费服务。
自然共生:
城市森林中的工作美学
谷歌将1.5英亩的本土植物引入建筑露台,通过可开合的玻璃幕墙模糊室内外界限。这种“亲生物设计”(Biophilic Design)不仅净化了空气,更创造了独特的工作场景―员工可以在悬铃木树荫下洽谈项目,在薄荷与迷迭香的芬芳中撰写代码。数据显示,接触自然环境可提升15% 的工作效率,谷歌用实际行动证明:科技与自然并非对立,而是共生的伙伴。
建筑的可持续性理念贯穿始终。屋顶的太阳能板满足30%的能源需求,雨水回收系统支持绿植灌溉,甚至电梯采用再生制动技术。这种“绿色办公”实践,与其母公司Alphabet的碳中和目标遥相呼应,展现了科技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
未来办公:
办公革命的范式突破
谷歌纽约新办公室的实践,揭示了未来办公的两大趋势:空间即服务:办公空间不再是固定成本,而是可动态配置的资源。通过模块化设计与共享经济思维,企业可快速响应业务变化。
文化可视化:建筑成为企业文化的物理载体。从铁轨遗迹到绿植系统,每个设计细节都在传递“创新、协作、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谷歌圣约翰站的意义,或许已远超一座办公楼的范畴。它是科技企业对城市更新的新范式,是空间设计对组织变革的深度介入,更是对“工作本质”的哲学追问。当员工能自由移动办公桌,当会议室可随需而变,当自然与科技在空间中共舞,谷歌用建筑语言宣告:未来办公,不是对效率的极致压榨,而是对人性的终极解放。这种理念,或许将成为全球企业在不确定时代的生存指南。
文/本刊记者 范科峰
图片来源/谷歌官网
编辑/莘然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5年5期
旺源配资-旺源配资官网-配资股票网-股票查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