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贵州省商务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指出,要要深入实施“白酒+”产品融合行动,发挥酒咖、酒茶组合优势,拓展跨界消费市场。

事实上,酒茶的跨界融合早有端倪。不管是酒企还是茶企,都在跨界寻求增量,实现微醺经济的“双向奔赴”。

白酒创新:越来越年轻
白酒这款在年轻人语境中时常与“酒桌文化”挂钩的产业,随着近年来消费人群的年轻化,正逐渐发生改变。近年来,头部酒企不断跳出传统高度白酒的局限,集中推出“低酒精”或“零酒精”产品。
今年3月糖酒会期间,茅台一次性上新十余款年轻化产品,既有轻酿型的低度蓝莓酒,也有无酒精款的蓝莓汁以及结合贵州特产水果的蓝莓刺梨汁。

茅台之外的酒企也紧跟这一趋势。五粮液推出低度酒“一见倾心”和19.5元的“风火轮精酿”;洋河股份主打33.8度“微分子”系列,强调“轻负担”饮用体验;山西汾酒推出25度新品“清香25”……这些酒企都在试图用亲民的价格、低酒精或无酒精的创新产品,不断吸引年轻人的尝试与购买。
更早之前,“白酒+冰淇淋”这类跨界组合也曾风靡一时。2019年,泸州老窖联合钟薛高推出“白酒断片雪糕”;2020年,江小白和蒙牛“随便”联名推出酒味新品;2022年,茅台推出白酒冰淇淋,一度炒出200元一个代购费的“刺客价”。

有业内人士指出,白酒企业频频跨界,除了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之外,还有其背后的战略意义,就是将白酒的生产工艺中的副产品开发出更多价值,提高毛利率。

茶饮创新:越来越微醺
在酒茶融合这一赛道上,不仅是酒企在寻求突破,新茶饮行业也瞄准“微醺经济”,不断推出含酒精的爆款饮品。
其中的现象级爆款,当属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联名推出的“酱香拿铁”。该产品一经上架,便有多个相关话题登顶微博热搜,次日瑞幸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单品首日销量超542万杯、销售额超1亿元,刷新品牌单品纪录。

作为国内首个白酒与奶茶结合的产品,茶百道的“醉步上道”在2020年首次推出的时候便积累了大批忠实消费者,今年回归后首日销量更是接近12万杯。
此外,爷爷不泡茶在今年7月中旬上新荔枝冰酿“开醺限定款”,主打“自然微醺”概念,上线一周销量超20万杯;茶颜悦色推出“昼夜诗酒茶”,拓展微醺消费场景;蜜雪冰城于今年10月收购“鲜啤福鹿家”53%股权,拟进军鲜啤赛道。
作为国内首个白酒与奶茶结合的产品,茶百道的“醉步上道”在2020年首次推出的时候便积累了大批忠实消费者,今年回归后首日销量更是接近12万杯。在记者发稿当日,喜茶还推出了“微醺牛肝菌特调”,与威士忌酒、牛肝菌等物融合,引发广泛讨论。

传统茶企也在“微醺”赛道上尝试突破。今年6月,由英德市英九庄园与黄鹤楼联合推出的英红九号中式精酿茶啤上市,上市仅2个月订单就接近2万件,成为夏日爆款。仁化也有茶企将白毛茶酿成清香型陆羽醇茶酒,是当地探索茶叶深加工的又一创新举措。

英红九号中式精酿茶啤。
广东茶企在茶酒融合方面,并不只是简单的酿造。潮州就曾推出“单丛茶梅酒”产品,将凤凰单丛与普宁青梅酿成的梅酒混合,酒精度仅14度。博罗县柏塘镇则是在不断尝试中推出“山茶啤酒”的基础上,与当地旅游资源融合,走进小酒馆、餐吧、咖啡厅等场所,深受游客喜爱。

柏塘山茶啤酒“不知春”。

茶酒融合:并非偶然
不论是酒企还是茶企,二者间的跨界融合都并非偶然。
对于酒企来说,消费主力正逐渐转向年轻人,传统高度白酒难以吸引到大部分人群,想要找到新的增长空间,就必须贴近年轻人的喜好。对于茶企来说,如今的市场已经不再是蓝海,而是红海,几乎每一家茶企都在想办法摆脱“同质化竞争”这一枷锁,渴望开辟新的业态。
茶酒融合恰好给两个行业都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京东《2025低度酒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低度酒在即时零售渠道的占比持续攀升,其中果酒占比达到38%,年增速72%;茶酒占比25%,年增速65%;气泡酒占比17%,年增速高达210%。数据表明,消费者对于茶酒产品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
二者间的融合,并非简单的风味或是口味上的融合,“健康化”也是茶酒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艾媒咨询的中国新式茶饮大数据研究及消费行为调查中,探讨消费者新式茶饮消费次数减少的原因,49%的消费者认为对身体不健康,还有42.2%的消费者认为会长胖,健康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新式茶饮的主要诉求。
不管是茶企探索“微醺”奶茶,还是白酒行业推出低度茶酒,都是二者在融合中补齐对方的短板,让茶酒产品既能满足大众对“微醺”的要求,又能保证健康度,让茶酒融合变得可持续性突破的新选择。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严秋璠
旺源配资-旺源配资官网-配资股票网-股票查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